18小时完成6台大器官移植 海医二院创造“重生奇遇”

9月14日,一位不幸离世的爱心捐献者,捐出了他的一个心脏、一个肝脏、一个肺脏、两个肾脏、一个胰腺,一共六个器官。

这一天,有7位因为各种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等到了苦苦相等的、与自己本来已经每况愈下的脏器相匹配的器官。

这一天,有一家医院,一个技术精湛、合作默契的团队,三台ECMO同时运转,肝移植科、肾移植科、肺移植科、心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学部、护理等多学科,近200名医护人员通力配合,18小时内顺利完成一台心脏移植、两台肺移植、一台肝移植、一台肾移植和一台胰肾联合移植共6台大器官移植手术。

被疫情拖延的肺衰竭患者等来“重生”机会

在海口,一家人一直在焦急地等待“重生”的机会。59岁的李先生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从原先使用家用制氧机就可以维持,到使用医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吸氧的浓度不断提升,甚至连去卫生间都无法离开氧气。对于李先生来说,大口呼吸成为奢侈的事,胸腔强烈的挤压感让他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一家人迫切地希望通过肺移植,让他能够正常呼吸。

18小时完成6台大器官移植 海医二院创造“重生奇遇”

肺移植术中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二院“)肺移植科里,30出头的王女士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她的肺已严重衰竭,功能每分每秒还在衰退,不得不依靠持续吸氧来维持生命。最平常不过的一声咳嗽,就会引起体内氧饱和度像坐过山车般剧烈地波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各个医院的常规诊疗,对这些器官衰竭的重症患者而言,只能在生命线边缘挣扎、等待,因为种种限制,可供移植的供体比平时更为罕有。

“海医二院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各项诊疗工作一如既往,抢救危重病人的力度不断增强!”海医二院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王毅教授说到。为了尽可能保障手术的安全,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在手术前经过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检查临床症状、胸部CT检查及入院后24小时一次的核酸检等多道筛查。从患者到家属,再到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通过了一道又一道筛查,确保万无一失。

王毅表示,医院构建了非常强大的防控体系,一边严防死守,一边精准治疗,“只要病人有需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履行医疗救治的使命。”

早上9点30分,李先生的肺移植手术开始。这一次,宝贵的肺源将一分为二,挽救李先生和王女士的生命。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大脏器移植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由于“心肺相连”,往往肺衰竭的病人,心脏功能也不会好,这使得病情更为复杂,手术难度大大增加。“我们术前进行了充分规划,做好了各种预案,进行了ECMO支持,以保证手术安全。”海医二院肺移植科主任孙伟教授表示。

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 心脏移植为唯一救命方法

58岁的蔡先生五年前,开始出现心悸、气喘、胸闷等症状,一开始并没有太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反复住院治疗都不见好转,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2021年底,在三级医院住院时,经过心脏彩超等检查提示他的心脏扩大,左心室运动减弱,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并且伴有肺动脉高压。

18小时完成6台大器官移植 海医二院创造“重生奇遇”

心脏移植术中

7月初,蔡先生因为感冒发热,诱发了心衰,出现头晕、憋闷症状,甚至无法行走,连平躺着睡觉都非常困难。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来到了海医二院。到院后,海医二院心外科医生为蔡先生进行了规范的药物治疗,蔡先生的心脏功能并没有明显改善。普通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满足他病情的需要,医生告诉他,他的扩心病已发展到终末期,心脏肌肉本身收缩功能出现了无法逆转的改变,处于严重心力衰竭状态,心脏移植是他能活下来的唯一办法。

病情变化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但心脏移植需要有合适的心脏供体,可等到合适的供体谈何容易!蔡先生一边在海医二院心血管外科靠药物维持着生命,一边焦急的等待着心脏供体的消息。

幸运的是,在等待两个多月后,一位爱心捐献者出现。经过对捐献者严格的临床评估和脑死亡判定,确认其符合捐赠条件。在系统上,蔡先生成功匹配。

上午11点55分,心脏移植手术在心血管病手术室中开始。根据术前制定的麻醉方案,对蔡先生成功进行了麻醉,严密地监测着各项指标。在体外循环的配合下,海医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首席专家张卫达教授、心外科首席专家韦华教授带领着心脏移植团队有条不紊地完整地切除了患者病变的心脏,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原位心脏移植,心脏恢复供血后顺利复跳。一颗健康的心脏开始在蔡先生胸膛内有力地跳动。

感恩大爱 器官捐献让生命得到延续

“感谢捐献者的善心,给了我女儿新生,让芯芯健健康康地长大。”芯芯妈妈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提起爱心捐献者心中满是感激。

18小时完成6台大器官移植 海医二院创造“重生奇遇”

肝移植术中

今年八岁的芯芯,在四岁时发现患有肝母细胞瘤,并于同年做了肝癌切除及自体肝移植术。本以为孩子从此可以健康成长,可在19年复查时发现肿瘤复发,从此芯芯一家踏上了四处寻医的道路。三年内三次开腹手术化疗,多次更换化疗方案,芯芯妈妈已经记不清孩子住过多少次院。可天不遂人愿,芯芯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肝脏移植成为了芯芯最后的希望。

“作为医者,我们感恩捐赠者和家属的大爱无疆。”肝移植科主任李威教授表示,“芯芯的手术难度很大,且儿童肝移植手术远比成人器官移植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围术期处理更为重要。我们会好好呵护,让这份爱延续。”

就在同一天,46岁的陈先生和59岁的王女士也完成了肾脏移植手术及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用器官捐献者的大爱延续生的希望。

器官移植,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重生。在我国,排队等待“生命礼物”的队伍很长,但器官供体却十分稀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现在每年约3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中,仅1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30,器官短缺依旧是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急切渴望得到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就眼下的捐献量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生命仍在苦苦等待。有部分患者在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王毅教授表示,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器官捐献对于捐献者来说,是生命的延续,对于受捐者来说,绽放的是新的生命光彩。

器官移植手术被称为“外科手术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不仅需要移植技术过硬,还需要多个团队的密切配合,考验的是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学科底蕴。王毅教授表示,器官移植作为海医二院的重点学科,在医院长期发展历程中,凝结成百折不挠,团结协作,7X24小时随叫随到不计个人得失,心有大爱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移植精神”,像这次这样一天多台器官移植手术早已是医院的常态。

2022年至今,有154名器官衰竭者在这里重生。未来,海医二院移植医学团队也将赓续务实开拓的血脉,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谱写生命赞歌。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66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15日 下午7:25
下一篇 2022年9月16日 下午5: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