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脏突然“扑通”猛跳?可能是早搏在“敲门”

35岁的林女士最近总在加班后感觉心脏“咯噔”一下,像漏跳了半拍。起初她以为是累着了,直到某天凌晨加班时,这种感觉接连出现,她终于忍不住挂了心内科的号。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早搏,就像心脏偶尔‘抢跑’了一次。”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种心脏突然“咯噔一下、跳漏了一拍、乱跳”的感觉,很可能就是“早搏”!它确实常见,但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什么是早搏?

警惕!心脏突然“扑通”猛跳?可能是早搏在“敲门”

早搏,医学上称为期前收缩,是心脏的一次“抢跑”。心脏正常规律跳动由窦房结(心脏的天然起搏器)指挥。早搏则是心脏其他部位(如心房或心室)异常兴奋,“抢”在窦房结发出下一次正常指令之前,提前让心脏收缩了一次。它主要分为房性早搏(心房抢跑)和室性早搏(心室抢跑)。
早搏的感觉是怎样的?

警惕!心脏突然“扑通”猛跳?可能是早搏在“敲门”

最常见的感觉是心慌,心脏会突然“咯噔” 一下、胸口“扑通”猛跳,还会感觉心跳“漏了一拍”或“停了一下”。也可能出现短暂的胸闷、气短、头晕,尤其是早搏频繁的时候。不过,也有很多人完全没有感觉,只是在体检做心电图时才发现自己有早搏。
为什么会发生早搏?

早搏的发生原因主要分为生理性(功能性)和病理性(器质性)两类。

1、生理性(功能性)原因在正常人或健康人群中很常见,有数据显示90%的人群均可出现早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60%的人有房性早搏,40-75%的人存在室性早搏,而且早搏发生率会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常见的诱因包括熬夜、疲劳、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生活习惯方面,过量饮用咖啡、浓茶、酒精以及吸烟都可能引发;在身体状态上,剧烈运动后、发烧、电解质紊乱(如低钾)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早搏。

2、病理性(器质性)原因则与一些疾病和药物有关。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会引发早搏;其他疾病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严重贫血、电解质严重紊乱也可能导致早搏;另外,某些感冒药(含伪麻黄碱等)、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本身也可能诱发早搏。
早搏危险吗?

早搏是否危险,主要看早搏的原因、早搏的次数以及心脏本身有无器质性疾病。绝大多数早搏,尤其是生理性的,都是良性的。如果只是偶尔发生,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基础心脏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即可。

警惕!心脏突然“扑通”猛跳?可能是早搏在“敲门”

但以下情况需要警惕,应及时就医:

一是早搏次数非常多,24小时能达到成千上万次;

二是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比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严重;

三是有基础心脏病史者,如冠心病、心衰、心肌病等患者出现早搏。
如何诊断早搏?

诊断早搏常用的检查有四种:

①心电图(ECG)是最基础的检查,能捕捉到发作时的早搏,并判断其类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②动态心电图(Holter)需要随身佩戴24小时或更长时间,能记录全天心跳,是评估早搏频率、形态、规律性的金标准。

③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④此外,可能还需要做血液检查(如甲功、电解质等)。
早搏怎么治?

1、对于生理性早搏,通常无需药物治疗,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活方式。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学会减压,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限制或戒除咖啡、浓茶、烟酒;同时避免过度劳累,进行适当规律的运动。

2、病理性早搏的治疗,根本在于治疗基础疾病,比如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纠正心衰、电解质紊乱等。如果早搏本身症状非常严重,影响到了生活,或者有潜在风险(如某些类型的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增加心肌病风险),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极重的情况,可能会考虑射频消融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消除引起“抢跑”的异常兴奋点。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重视心脏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朱厚玲)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0495.html

(0)
上一篇 2025年8月1日 下午5:32
下一篇 2025年8月4日 下午3: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