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长时间卧床,手腕上一个输液针孔大小的伤口,就能完成复杂的脑卒中手术!近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经桡动脉入路“零交换”技术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用仅2毫米的微创创口,为脑卒中治疗带来新突破。
告别卧床痛苦,颠覆传统认知
在过去,颅内支架术多采用股动脉入路,3-4mm的穿刺创口虽不算大,但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24小时,这期间腰痛、尿潴留、血栓风险如影随形。而如今,经桡动脉入路技术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仅2mm的桡动脉穿刺创口,不过输液针孔大小,极大降低了腹股沟区大血管并发症风险。
现在,医生改从手腕的桡动脉入手,仅2毫米的穿刺创口就像打点滴留下的针眼,大大降低了腹股沟区大血管并发症风险。配合便捷的桡动脉压迫器止血,舒适度直线上升,患者不用再遭长时间卧床的罪。64岁的王大爷(化名)突发头晕、右侧肢体无力,造影显示双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达90%。做完手术后,麻醉劲儿一过就能下床走路,两小时后就能自己吃饭、上厕所,他直说:“原本以为要躺一天,结果两小时就能下床走路,手腕只有轻微酸胀感!”
新科技导管,重塑手术流程
这次手术能成功,离不开一根“新科技”导管——国际先进的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系统。它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全能医生”,具备单导管双功能,能在同一导管内完成球囊扩张与支架精准释放,实现“扩张-支架置入”无缝衔接。减少器械交换的特性,有效降低了导丝导管反复操作导致的血管损伤风险。使用该技术后,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减少血管操作次数,手术安全性大幅提升。
适用广泛,普惠更多患者
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系统配合经桡动脉技术的优势,让更多患者看到了希望。它适用于颈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尤其对高龄、糖尿病等伤口愈合高风险群体,以及抗拒长期卧床的活跃老年人来说,是耐受性更佳的选择。未来,这项技术还将逐步覆盖急性脑卒中取栓、颅内动脉瘤栓塞等介入治疗领域,推动神经介入进入 “微创、精准、舒适” 的全新时代。
从毫米级的创口,到黑科技的导管,再到快速康复的惊喜,我院经桡动脉入路“零交换”技术,正以科技的力量,重塑生命通路,为脑卒中患者点亮康复的曙光!( 黎昌炫)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