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午后,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烫,福建福州19岁的男孩小辉刚在球场上挥洒完汗水,浑身的毛孔都在大口呼吸。他抓起一瓶冰镇饮料,“咕咚咕咚”灌下去大半瓶,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的瞬间,爽快感直冲天灵盖。可谁能想到,这份惬意只持续了不到5分钟,一阵尖锐的胸痛突然袭来,像有只无形的手攥住了心脏,他捂着胸口蹲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最终,医院的诊断书冰冷地写着“急性心肌梗死”,这个还没来得及绽放更多光彩的生命,永远停在了这个夏天。
一瓶看似能解渴降温的冰饮,怎么就成了夺走性命的“隐形杀手”?在炎炎夏日里,还有多少这样藏在清凉背后的健康陷阱?

其实,冰镇饮料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它的致命性往往藏在“特定条件”里——当身体处于极端状态时,它就可能成为诱发恶性心血管事件的“扳机”,扣动危机的开关:
当突然大口喝下极冷的液体,咽喉和食道入口处的敏感神经会被瞬间“冻住”,可能引发咽部和食道括约肌强烈的痉挛,甚至出现短暂的喉痉挛,让人瞬间窒息;冰冷的刺激还会顺着食道一路向下,激活迷走神经,导致心跳骤然减慢、血压暴跌,眼前一黑就可能晕厥倒地;更危险的是,强烈的寒冷会让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剧烈收缩,心肌缺血缺氧的瞬间,心梗就可能找上门;而身体为了对抗低温,交感神经会疯狂“反击”,导致心率飙升、血压骤升,血栓形成的风险陡增,急性心梗或脑中风可能接踵而至。
这些人群,尤其要对冰饮说“不”:
1、心脏病患者绝对不能碰——当感到心慌、胸闷时,哪怕只是一口冰饮,都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让本就脆弱的心脏雪上加霜。
2、阳虚体质的人,平时总觉得怕冷、手脚冰凉,空调房里都要裹紧外套,冰饮只会让体内的“寒气”更盛,加重身体负担。
3、孕妇和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平时就怕冷的,冰饮带来的刺激可能打乱身体平衡。
4、感冒发烧或腹泻时,身体正处在和病毒“作战”的关键期,冰饮的低温刺激会让免疫系统分身乏术,甚至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别以为躲开冰饮就万事大吉,夏日里诱发心梗的“隐藏推手”还有不少:

1、空调房里的低温是隐形的威胁——室内外温差太大,血管在冷热交替中反复收缩,心脏的负担不知不觉就加重了
2、暴饮暴食和过量吃寒凉食物也很危险,一顿冰镇西瓜配冰啤酒的“爽餐”,可能让心脏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
3、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更是雪上加霜,熬夜看球后再为输赢大动肝火,心脏在双重负荷下很容易罢工。
4、运动后立马冲冷水澡、对着空调猛吹。出汗时血管舒张,突然遭遇低温,全身血管会急剧收缩,意外可能就在此刻发生。
心梗的抢救,每一秒都在和死神赛跑。学会识别早期症状,可能就是在拯救生命:

最典型的信号是胸前出现压迫感或剧痛,就像“压了块大石头”,而且这种感觉会持续15分钟以上,不会轻易缓解;疼痛还可能“游走”,向左肩、左臂内侧、下巴甚至背部扩散;有些不典型的情况会表现为上腹痛,很容易被当成普通胃病;同时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或是突然感到极度疲惫、虚弱;更让人警惕的是,部分患者会莫名产生恐惧感,甚至有“濒死感”。
一旦发现疑似心梗的症状,记住这几步能救命:

1、第一时间拨打120,千万别犹豫——专业医疗救助到达得越早,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通常在120分钟以内。
2、让患者立刻静卧休息,平躺或取半坐位,保持绝对安静,任何不必要的活动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3、解开患者的衣扣,保持周围通风,确保呼吸通畅。
4、如果患者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可按医嘱或说明书及时服用。
5、除非急救车实在无法到达,否则千万别自行开车送医,私家车没有专业的抢救设备和药物,途中病情加重可能无法应对。
夏日的清凉很美好,但别让一时的爽快埋下健康隐患。重视心脏发出的信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在炎炎夏日里,安稳拥抱每一份惬意与美好。(朱厚玲)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