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阵发性绞痛 警惕肠梗阻

家住秀英的刘先生,今年37岁,经常2-3天才排一次大便,最近已经好几天没有大便了,放屁也少,肚子胀得难受,还恶心。于是来到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海医二院),行CT检查确诊为肠梗阻。在海医二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家住秀英的刘先生,今年37岁,经常2-3天才排一次大便,最近已经好几天没有大便了,放屁也少,肚子胀得难受,还恶心。于是来到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海医二院),行CT检查确诊为肠梗阻。在海医二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那么究竟什么是肠梗阻呢?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肠梗阻呢?该怎么治疗,怎么预防呢?今天,海医二院普外科李平副主任医师带大家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肠梗阻。

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90% 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最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

肠梗阻的分类

按病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按照肠梗阻发生时是否出现肠壁血运障碍,可将其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按照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痛:肠梗阻常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中腹部,突然发作,逐步加剧,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歇期可以完全无痛,一段时间后可再发作;急性空肠梗阻,绞痛较剧烈,一般2-5分钟发作1次,不全性时较轻,一阵肠鸣或排气后缓解。结肠梗阻,多发生在下腹部,一般比小肠为轻。

吐:肠梗阻的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越早、越频繁;而低位梗阻和结肠梗阻,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可呈粪样。

胀: 出现较晚,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和结肠梗阻则腹胀明显。

闭: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病人多不排气排便。有些病友认为,只要有放屁(肛门排气),有大便,就不会发生肠梗阻,但是高位小肠梗阻最初2-3日,仍有排便和排气;不完全性肠梗阻也有肛门排气排便。所以,即使有肛门排气排便,也不能轻视、大意。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

1.肠腔堵塞:如寄生虫、粪块、胆石、异物。

2.肠管受压: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肠套叠。

3.肠壁病变: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炎症、肿瘤。

4.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感染引起肠壁肌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去正常蠕动,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5.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肠内容物不能通过。

肠梗阻高危人群

1.曾接受腹部手术、放疗或腹腔内灌注药物治疗的病友

2.腹腔内有肿块

3.既往曾经发生过肠梗阻的病友

4.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病友

5.电解质紊乱,甚至恶液质的病友

6.肠道急性感染等

肠梗阻的危害

1.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

2.感染和毒血症

3.肠膨胀

肠梗阻是一种腹部急症,急性病例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达95%),能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很重要。因此患者应及时就诊,以免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肠梗阻的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明确梗阻部位及病因。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可帮助了解是否为绞窄性梗阻和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3.结肠镜检查

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发现肿瘤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肠梗阻的治疗

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和纠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

1.基础治疗——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

2.解除梗阻——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肠梗阻?

1.根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2.对患有腹壁疝的患者,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

3.习惯性便秘者,应多活动、多饮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促进肠蠕动

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

5.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应进行胃肠减压,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术后应进行早期活动。

6.4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

7.老人应多选择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少食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谨防食源性肠梗阻。

8.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儿童吞下异物。

9.治疗其他原发病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肠梗阻常见的原发病。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21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8日
下一篇 2021年12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