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导航AR视觉融合技术助力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康复

日前,我国首例采用显微镜下导航AR视觉融合技术进行微创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脊柱外科顺利完成。在孟志斌、陈焕雄主任团队的帮助下,重度腰椎管狭窄老年患者谢某康复出院。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省脊柱外科领域在数字化微创手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5月中旬,来自海南东方的60岁老人谢某,拖着蹒跚的步伐在当地医院骨科专家的建议下到海医一附院脊柱外科首席专家孟志斌主任门诊就诊,孟志斌主任通过详细的查体及辅助检查发现患者重度腰椎管狭窄,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长期的跛行及下肢麻木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很差,难以生活自理,亟需手术治疗,以改善走路及下肢麻木情况。

老人入院完善检查后,孟志斌教授及陈焕雄主任发现患者椎管狭窄十分严重(见图1),神经严重受压,使用传统手术方式,减压难度及置钉风险极大,一旦减压不彻底或者发生螺钉误置,则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同时可能会加重跛行症状,甚至导致下肢瘫痪。考虑到谢某年龄比较大,身体情况不佳,手术时间不宜过长,经两位主任及全科医师讨论后,孟志斌主任及其团队为谢某量身定做了手术方案:显微镜下导航AR视觉融合技术下微创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

据了解,此项技术通过将显微镜导航系统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获得高清晰度的3D图像,从而实现精确的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只需要佩戴3D眼镜,主刀和助手及外地进修学员共享同一视野,并且可以将狭小的通道中的术野 3D 化的展示在大屏上,为术者和学员提供清晰的组织结构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实现对病变部位的精确定位,从而在实现彻底减压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并提高治疗效果。

显微镜下导航AR视觉融合技术助力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康复

孟志斌主任术中应用显微镜下导航AR视觉融合技术完成手术

5月22日,在高清晰度的手术VR显微镜成相技术、高精度的C臂扫描技术、先进的三维导航技术、全程动力化设备辅助与神经电生理保驾护航下,医生团队仅用2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比传统手术时间缩短50%,但置钉精确性为100%(见图4),减压后电生理监测提示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术后第3天便开始下地活动,术后5天时,上下床、行走坐卧完全不需他人辅助,术后1周病人出院,并对孟志斌教授及陈焕雄主任表达感谢。

据孟志斌教授介绍,传统的腰椎椎间融合术存在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手术路径的选择、操作视角的确定等。而这项新技术能够在手术前通过导航系统规划出最佳的手术路径,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提供精准的三维引导,该技术应用的平板C臂是华南地区首台拥有900万像素的平板探测器,像素尺寸精细到百微米级别,可以实现剂量调节的精确控制,这种高分辨率的扫描能力和智能控光系统使得图像更清晰,细节更丰富,提供了更准确的解剖信息。应用的导航系统是德国目前最先进的导航设备,结合了先进的光学技术和导航算法,能够实时跟踪患者的解剖结构,并将其精确呈现在手术显像系统上。本次手术实现了三方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为微创手术注入了高科技元素, 从而实现了手术的高度精准性。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腰椎椎间融合术成为了一项更加安全、精确的手术,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还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术后恢复更加迅速。”孟志斌教授说,“它不仅可以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发挥巨大的优势,还能够在其他脊柱手术中得到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的治疗方案。可以说,为海南省脊柱外科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和进步。”

脊柱外科主任陈焕雄表示,该手术应用了国际上先进的3D显微镜系统、3D导航系统、超声骨动力系统与电生理监测系统,一共有4名医疗装备工程师参与保障系统协同的稳定性。此外,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在提升大病保障能力,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这方面有重大突破。

作为海南省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科室,海南省医学会脊柱医学分会主委单位,以及脊柱外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海医一附院脊柱外科一直以解决海南岛重大脊柱疾病为己任,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设备,开展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大、难度高的手术。而且,全国首例显微镜下导航AR视觉融合技术下微创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成功实施将推动海南省脊柱外科的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安全、精确、高效的治疗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南省的脊柱手术技术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各地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208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9日 下午4:06
下一篇 2023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