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医院急诊科的十四年里,我始终以战士的姿态冲锋在生命战场的最前沿。从青涩护士到带领30人团队的护理骨干,我深知急诊是与死神抢时间的生死竞速。

去年盛夏,一场紧急抢救至今难忘。科室培训时接到通知:“5名热射病官兵30分钟后抵达!”全科瞬间集结,刚下夜班的同事也冲进抢救室。面对体温42℃、意识模糊的战士,五组人马迅速展开物理降温、静脉通路建立、气道管理。监护仪报警声与医嘱声交织,冰毯机降温的冷雾弥漫。当最后一名战士体温降至38℃时,已过去半小时,而新的警铃又响起。这就是急诊人的日常,永不停歇的生命保卫战。
这次抢救后,我们总结出“黄金两小时”急救法则:前10分钟完成核心降温,30分钟内建立多通路补液,2小时内管控体温。我们带着自制的中暑急救模具走进海岛部队,将降温六步法编成口诀,推广热射病监护手环,训练场边也出现了降温桶,让这份守护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急诊科里,时间以秒计。深夜,当城市沉睡,急诊大厅的白炽灯依然亮着,监护仪的曲线跳动不停。我们坚持每月技能考核全员达标,定期开展批量伤员演练,还将急救课堂搬进部队和社区,把生命防线前移。十四年里,我见证过生命的奇迹,也经历过无力回天的时刻。面对家属误解,我们用专业操作和温暖沟通化解矛盾——急诊人既要手持柳叶刀,更要怀揣同理心。
夜深了,窗外的虫鸣声和远处的海浪声交织在一起。在监护仪的滴答声中,我轻抚护理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生命体征曲线,心中满是感慨。在这片海疆,我们守护的不仅是36.5℃的体温,更是钢铁长城最滚烫的温度。( 邢沁蕊)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