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2周脸脓肿成“馒头”!专家用一根细针帮她和宝宝闯过生死关

近日,34岁的林女士(化名)和她的宝宝经历了一次生命危机。孕32周的她,左脸突然肿得像个发酵的馒头,疼痛难忍,张不开嘴,说话、吃饭都很困难。辗转几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病情继续加重,肿痛蔓延到脖子——她不知道,这颗“要命的脓包”正悄悄威胁着她和肚子里宝宝的生命,险象环生。所幸,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团队的帮助下,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置管引流术,帮助她化解了面部巨大脓肿带来的生命危机。

险情突发:高危孕妇遭遇面部“定时炸弹”

据了解,林女士34岁,因“孕32周+,左侧颌面部肿痛1周余”急诊入住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她来院时左侧面颊部肿胀、张口受限、疼痛难忍,情况十分危急。检查发现左侧面颊部、颌下、至颈部间隙存在巨大脓肿,范围涉及多个面部、颈部解剖区域,且伴随明显感染症状。“就像在脸上埋了颗定时炸弹。”若不及时干预,感染可能迅速扩散,引发败血症、颅内感染、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威胁孕妇生命,还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甚至流产,情况危急。入院后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牙周炎继发左侧颌面部及颈部间隙脓肿。面对这一复杂而紧急的情况,立刻报备医院产安办组织紧急救治。

多学科专家围着她,想出“温柔排脓”的招

孕32周脸脓肿成“馒头”!专家用一根细针帮她和宝宝闯过生死关

“不能等!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多学科会诊!”——A级MDT。在分管医疗的高炳玉副院长主持下,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介入超声与日间中心、检验科、药学部、重症医学科、胸外科、营养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迅速集结,进行联合会诊。

孕32周脸脓肿成“馒头”!专家用一根细针帮她和宝宝闯过生死关

专家们围绕孕妇的病情特点、孕周、胎儿状况以及治疗风险展开深入讨论。专家们认为,孕晚期生理变化导致感染急剧进展,面临多重风险:1、脓肿压迫可能引发气道梗阻;2、感染扩散威胁颅内、纵隔安全;3、全身炎症反应增加早产风险;4、患者不能接受颌面部较大创口及瘢痕。传统外科手术切开引流虽能快速清除脓肿,但创伤较大,术中出血、感染扩散风险高,且麻醉方式选择受限,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MDT团队虽然及时根据病情、细菌培养及药敏调整药物,但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脓肿进展,无法快速缓解症状,难以避免病情恶化。

经过反复评估与论证,MDT团队最终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置管引流术,通过精准定位和微创操作,在最大限度减少创伤的同时,有效清除脓肿内容物,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精准操作:微创技术化解危机

手术及局部治疗由介入超声与日间中心郭建琴主任医师团队、口腔科罗文主任医师团队协同完成。主要是遏制病源(口腔局部治疗)并于介入超声下及时充分引流。介入超声团队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脓肿部位,避开面动脉、面神经分支等重要毗邻器官等风险,采用细针穿刺建立通道,随后置入引流管,缓慢抽出大量脓性分泌物,并通过引流管进行冲洗。整个过程创伤极小,仅在面部留下微小穿刺点,术中出血量可忽略不计,且全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口腔科团队出于孕产妇安全考虑,联合介入超声科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针对原发病灶左下颌智齿冠周炎局部治疗干预,给予冠周每日两次冲洗+氯己定含漱+口腔卫生指导及饮食指导。术后仅用5天时间,超声下脓肿消失,术后患者张口度改善、面部肿胀疼痛缓解 ,化验炎性指标正常。

经多方努力,在产科团队的密切监测下,孕妇生命体征平稳,面部肿胀与疼痛症状迅速缓解,感染指标逐渐下降。经过后续抗感染治疗和产科护理,孕妇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胎儿发育正常,目前已顺利度过危险期出院,正在康复中。

作为颌面部、颈部深部脓肿一线治疗方案,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以零切开方式实现感染根治,为特殊人群提供创伤最小化解决方案;依托多学科协作机制(MDT)实现感染控制与胎儿安全的精准平衡,得到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

这场“针尖上的救援”,也让大家看到:超声引导下微创技术在特殊人群治疗中优势。面对特殊患者,多学科专家拧成一股绳,用微创技术替代传统手术,既能化解危机,又能把伤害降到最低——这就是医者对生命最温柔的守护。

这次救治,给广大孕妇一个警示:妊娠期口腔感染具有隐匿性与凶险性。准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孕前最好做次口腔筛查。万一出现牙龈肿痛,别硬扛,及时就医才能既保自己平安,又护宝宝健康。(郭建琴 邢诚诚)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0307.html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16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