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澄迈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与心内科携手,在多学科团队(MDT)的紧密协作下,成功完成一例ECMO辅助下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成功挽救一名危重患者生命。此次救治汇聚急诊科、心内科、介入导管室、重症医学科、中医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力量,体现了澄迈县人民医院在高危心血管疾病综合处置方面的整体实力,标志着澄迈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持续提升,进一步夯实了本县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与心血管介入治疗联合应用领域的基础。

冠脉病变弥漫,命悬一线
患者黄大爷(化名)因突发胸闷、气促紧急入院,入院后到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LM)远端90%狭窄伴重度钙化;(LAD)中段95%狭窄,远端血流TIMI 0级;(LCX)中段60%狭窄,远端血流TIMI 0级。心内科黄维国主任评估认为,患者属左主干加前降支严重病变,心肌缺血范围广泛,随时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若行急诊PCI,术中循环崩溃风险极高。
双辅助下血运重建,转危为安
面对严峻病情,医院迅速启动MDT响应机制,急诊科、心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判,决定实施ECMO支持下的高危PCI术。急诊科王志敏主任迅速呼叫急诊科ECMO团队快速到位,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知情同意后,急诊科团队协同完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有创动脉监测及 ECMO 股动静脉置管并启动运行等操作,确保生命支持系统稳定。在急诊科、心内科及介入导管室团队的共同配合下,顺利为黄大爷实施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恢复TIMI 3级血流,血运重建成功。

EICU精细调控,顺利脱机
术后,黄大爷转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接受精细化管理。团队每日对其开展综合评估,重点监测神经系统功能、心功能恢复趋势、凝血状态、下肢灌注及感染防控等关键指标。经108小时ECMO支持治疗后,患者心功能逐步恢复,乳酸水平恢复正常,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停,最终成功撤离ECMO。黄大爷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转入心血管内科普通病房继续经康复治疗后已好转出院。

ECMO:危重心肺衰竭患者的“终极生命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可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肺功能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被誉为“人工心肺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或高危PCI等极端危重情况下,传统治疗往往难以维持有效循环,而ECMO可通过体外循环提供稳定的氧合与灌注,为原发病救治争取宝贵的“黄金窗口期”。
澄迈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志敏表示:“此次ECMO辅助PCI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MDT)在危重症救治中的核心作用。不仅为此类危重患者带来新生希望,也为ECPR(体外心肺复苏)、暴发性心肌炎、ARDS等救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医院将持续加强ECMO和多学科团队建设,完善技术规范与应急机制,推动构建区域性ECMO转运与救治网络,努力打造覆盖澄迈县域、辐射周边地区的急危重症救治高地,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坚实屏障。(张琴)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