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老烂腿”终愈合!创面修复技术为患者成功保肢

日前,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面修复科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62岁的王先生右小腿缠着浸透脓血的纱布,拄拐艰难行走——这道难以愈合的创面已伴随他整整24年,像一株被虫蛀空的老榕树,每一步都在地上留下痛苦的印记。

这一切始于一场车祸。当年的事故导致王先生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此后右小腿皮肤逐渐溃烂,形成20cm×15cm的陈旧性创面,局部胫骨裸露,反复感染。二十多年间,他多方求医,却屡次得到“只能截肢保命”的建议。直到今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创面修复科程主任在查房时,细心发现创面边缘那圈不易察觉的粉红色肉芽——这意味着仍有愈合的可能。

治疗团队为王先生制定并展开了一场微观世界的战役。采用“蚕食清创法”分次清除坏死组织时,主刀医师在腐肉与新生组织的交界处游走;负压引流装置如同智能的潮汐系统,为创面营造出湿润的愈合环境;当自体皮移植术将健康的皮肤组织精准“搬迁”到裸露的骨面时,毛细血管编织着生命的经纬线。

32天的治疗周期里,23次精心换药,每一次都像在进行细胞层面的艺术创作,银离子敷料与生长因子协同演奏着再生医学的交响曲。

当第23次换药揭开纱布时,医护欣慰的表情在晨光中绽放——曾经严重溃烂的创面已蜕变为粉红色的新生皮肤。王先生颤抖的手指抚过光滑的皮肤表面,这个简单的触觉传导在神经末梢激起的震颤,胜过世间任何华美的乐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出院之际,他特意送来锦旗,感谢科室医护团队助他重获健康。

24年“老烂腿”终愈合!创面修复技术为患者成功保肢

在这个被称作“人体最大器官”的皮肤战场上,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面修复科团队用专业的技术破译着伤口愈合的密码,展现了再生医学的先进水平。科室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不仅成功化解患者二十余年的痛苦,避免了截肢,更守护了生命的尊严与质量。

如今,王先生重新迈出稳健的步伐。他的康复不仅是个体的新生,也标志着我院在难愈性创面治疗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未来,更多饱受慢性创面困扰的患者将从这里走向希望。( 姚江凌)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1015.html

(0)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