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老人三亚过冬:警惕脑梗风险 科学防护保平安

原本的“暖冬度假”意外变“急诊求医”,来自东北的王大爷、张先生落地三亚1天后均因脑梗入院治疗。近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以下简称“海南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诊情况显示:“候鸟”老人落地海南1周后脑梗发病人数明显多于第2周,且前3天与4-7天发病数基本相当,形成“关键窗口期”。

海南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涛指出,从寒冷北方到温暖三亚过冬的老人,需警惕脑梗风险发生,要重点防范四大诱因,同时通过热习服的适应期来保护身体健康。

“候鸟”老人三亚过冬:警惕脑梗风险 科学防护保平安

警惕四大致命诱因

1.温差应激反应:北方严寒(-10℃至-20℃)与三亚暖冬(20℃以上)形成30-50℃温差。血管调节能力减弱的老人(尤其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在频繁增减衣物导致的“忽冷忽热”刺激下,血压剧烈波动,脑血管堵塞风险陡增。

2.飞行健康隐患:3-5小时航程中,机舱低气压(地面60%-80%)致血氧下降;老人因怕如厕减少饮水引发轻度脱水。双重因素叠加,使本就血流储备不足的慢性病患者脑部供血不足。

3.生活突变冲击:海鲜等高蛋白饮食致血脂波动,度假期间久坐减少活动致血液循环减缓。看似惬意的作息改变实为身体应激源。

4.用药认知偏差:部分老人误信“南方暖和可停药”,擅自停服降压/降糖药物,反而导致指标失控诱发脑梗。

热习服防护指南

阶段适应计划

11-3天室内适应期:以静养为主,每日树荫下短坐15-20分钟;穿衣遵循”渐变原则”(首日敞怀薄羽绒服→次日薄夹克);每小时补充100-200ml温水防脱水。

24-7天轻度户外期:早晚避开高温时段出行,从15分钟慢走逐步增至30-40分钟;佩戴遮阳装备防晒。

38-14天巩固期:可延长至1小时散步或太极拳运动,出现头晕等症状立即停止并补水。

多维度健康守护

(1)基础病管理:严格遵医嘱服药,抵琼前咨询主治医生调整方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活动前测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护足并增加补水。

(2)饮食饮水策略:飞行时每小时补水500-800ml;落地初期选择蔬菜粥等清淡饮食过渡;出汗多时补充淡盐水/香蕉补钾。

(3)监测预警机制:每周测量血压(晨起静息后)、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每月查血脂;若出现单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脑梗前兆,务必在4.5小时内就医。

谨记防护口诀

穿衣宽松勤换季,主动饮水别犹豫;

早晚微动渐进式,清淡膳食记心里;

两周适应保平安,健康过冬乐融融。

海南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涛说,从北国冰封到南海之滨,跨越数千公里的环境转换对老人是严峻考验,通过科学的分阶段适应、规范的疾病管理和及时的健康监测,“可规避脑梗风险,让‘候鸟’迁徙之旅真正成为温暖健康的冬季养生之行。”(胡平 王涛 汪承丰)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1563.html

(0)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