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枚“嗜铬炸弹”深埋体内,与人体最关键的血管、脏器如藤蔓般死死缠绕,每一次手术刀的触碰都可能引发致命的风暴——这不是惊悚电影,而是一位45岁女性患者真实面临的生死考验。

隐秘的危机,不期而至的爆发
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剧烈腹痛、窒息般的气促将符女士送入急诊。诊断令人心惊:嗜铬细胞瘤破裂,汹涌释放的儿茶酚胺瞬间将她推向急性心力衰竭的深渊。命悬一线,经全力救治方转危为安。
7月,她带着希望与忐忑重返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二院”)。增强CT揭示的真相更加残酷:肿瘤仍在,肿瘤破裂出血后出现了新问题-出血后的肿瘤出现粘连,与下腔静脉(人体最大的静脉)、肝脏、肾静脉粘连致密、盘根错节,手术难度陡升至“地狱级”。
无影灯下的“毫米级”生死时速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基石,但当手术真正开始,挑战才露出獠牙:
血压“过山车”:肿瘤的每一次触碰,都如同按下“肾上腺素风暴”的开关,血压在瞬间飙升至危险值又可能骤然跌落,麻醉团队如同在刀尖上起舞,分秒必争精准调控,维系生命体征的脆弱平衡。
毫米级的生命剥离:经过腹腔镜探查,发现肿瘤粘连与术前预想的一样。主刀陈主任果断中转开放手术,同时请处理肝区大血管经验丰富肝移植科张善斌主任协同作战。手术刀在血管与肿瘤的“死亡交界”推进,每一步都以毫米计算。主刀医生屏息凝神,在显微镜般高度专注下,以极致精细的“绣花”功夫,将肿瘤从紧贴的大血管和重要脏器上一丝一缕、毫发无损地剥离。每一平方厘米组织的分离,都是对技术、耐心与勇气的极限考验。
九小时的意志马拉松: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整整9个小时,手术团队在无影灯下进行着体力与精神的双重鏖战。汗水浸透手术衣,专注却从未松懈。这是与时间赛跑,更是与死神角力。
多学科利刃,斩断“生死藤蔓”
这台手术的成功,是顶尖技术实力与无间团队协作的巅峰呈现:
术前精密布局: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影像科深度参与,制定最完备的预案,为手术筑起第一道安全防线。
术中巅峰协作:外科医生以炉火纯青的解剖技巧进行毫米级剥离;麻醉团队化身“生命守护神”,实时精准调控风雨飘摇的血流动力学;护理团队保障如钟表般精密流畅。多学科如同一部精密的仪器,协同运转。
攻坚克难的硬实力:面对如此复杂、高危的病例,敢于迎难而上并最终成功完成手术,标志着我院在复杂腹膜后肿瘤外科、危重疑难内分泌疾病诊治及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领域更上一个台阶。
从破裂危机到新生彼岸
当最后一缕肿瘤组织被安全移除,当生命体征在平稳中宣告胜利,这不仅是一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更是一个生命从“嗜铬炸弹”阴影下获得彻底解放的凯歌。它彰显了我院在挑战医学禁区时,那份以技术为刃、以仁心为盾,为复杂危重患者搏出生天的坚定信念与强大实力。(陈化磊)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