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产手术机器人正以其精准、微创的特性,引领神经外科手术进入全新的时代。2023年底,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里,叶富跃主任及其团队成功采用微创骨钉注册方式,完成了两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66岁病友许老,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乏力,当时在外院按照脑梗死治疗,效果差,并逐渐开始出现行动缓慢、四肢乏力、肢体僵硬,于静止或情绪激动时明显,活动时稍缓解,伴有四肢抖动。3年前,许老因上述症状加重,于是来到我院就诊。神经内科王埮教授为其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药物治疗。其早期效果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3月来药效明显下降,肢体僵硬、动作迟缓,有时出现冻结步态,无法行走,需要搀扶方可缓慢挪动,家里人也因此深受困扰,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带着对我院神经医学团队的深深信任,他和家人再次来到我院求医。经我院帕金森多学科团队评估后认为,许老符合DBS手术,同时了解到我院有手术机器人协助操刀,能够更加精准直达病灶,于是毅然选择了手术机器人辅助DBS微创手术。
此次手术中,手术机器人通过骨钉注册方式,实现了对脑深部STN核团的精准定位,并成功植入刺激电极。与传统的基于立体框架头架的骨性标志物手术方式相比,微创骨钉注册方式不仅大幅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不适感,还显著提高了手术的精度。术后影像显示,电极植入位置准确无误,许老震颤、僵直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出院前已经实现无需搀扶,动作明显灵活自如,行走自如。
同样帕金森折磨的病友刘姐术前也是震颤及肢体笨拙症状明显,手术后震颤缓解,肢体动作明显灵活自如,活动自如,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手术机器人的精度表现令人瞩目。在完成机械臂注册和患者注册后,系统显示的注册精度分别达到了0.13和0.15,手术精度更是可达0.1毫米左右,完全符合DBS手术临床应用的高精度要求。这一精度的实现,得益于手术机器人先进的定位系统和精准的操作能力。
“手术机器人采取骨钉注册方式不仅具有精准、微创的特点,患者手术过程舒适度也大幅提高。”神经外科功能亚专科组长叶富跃主任医师表示,手术机器人的介入是神经外科手术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国产手术机器人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自该院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团队成立以来,在杨堃、王子珍及陈政纲主任的领导下,已完成各类神经外科微创手术近百台,涵盖了帕金森病、难治性癫痫、脑出血、脑脓肿、脑肿瘤等多种疾病,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还缩短了手术时间,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近些年,随着我国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发展,临床领域也在发生巨变,这其中,国产手术机器人无疑是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在这个精准微创的新时代,手术机器人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展现出无限的魅力和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医师团队将借助国产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领域创造更多的奇迹。(叶富跃 许伟国)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