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40岁的尹先生(化姓),在海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一病区,借助AI技术,一次性成功切除10个磨玻璃结节。
术后病理结果,所切除的磨玻璃结节均为早期肺癌,准确率达到惊人的100%。
肺部发现多发“磨玻璃” 医疗同行也犯难
今年3月,在省内某大型三甲医院工作的尹先生,因持续咳嗽进行肺部检查时,发现肺部有多发磨玻璃结节。
肺部磨玻璃结节诊断难度大,风险高。再高明的团队,对磨玻璃结节诊断的准确率通常也只有70%左右。
尹先生咨询多位同行后,诊断和治疗意见均不统一。让同为医疗同行的他,对后续治疗十分犯难。
恰巧,尹先生得知海南省肿瘤医院引进了先进的肺部AI诊断系统,并且有国内著名的肺癌治疗专家王长利教授坐诊,当即前往就诊。
AI显“神功” 一下揪出20多个小结节
尹先生在该院核医学科借助肺癌AI诊断系统进行检查,竟发现肺部有20多个磨玻璃结节。大的达0.8公分,小的不足2毫米。
当专家展示尹先生的检查结果时,AI影像中,肺部磨玻璃结节被自动标注为黄色,连外行人也“一门清”,看得清清楚楚。
胸外科一病区主任吴军介绍,AI技术,对疑难复杂肺部结节诊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比常规诊断提升至少20个百分比。

AI三维成像 助力肺癌精准治疗
经AI系统评估,结合专家经验,王长利教授和吴军主任团队,明确了10个风险极高的磨玻璃结节,并量身制定了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方案。
手术中,专家团队借助AI三维成像技术,对先前确定的目标逐一“定点清除”。
由于AI系统采用的是三维成像技术,肺部结节边界、血管、气管等,清晰呈现,一览无遗。
吴军介绍,AI系统对早期肺癌诊疗有四大优势:
一是诊断非常精准,不易发生误诊、漏诊。AI系统确定的尹先生肺部10个高危磨玻璃结节,术后病理全部确诊为早期肺癌,准确率100%。
二是定位非常精确,使手术更加精细,对正常组织损伤更小。类似尹先生这样的手术治疗,如果采用常规微创治疗方式,肺部功能损伤至少达50%。采用AI辅助技术后,肺部功能损失仅有20%左右,对术后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三是手术效率更高。常规手术,切除10个结节,通常需要4个小时左右,AI辅助下,尹先生的手术仅用2小时,效率提升一半。
四是安全性更高。AI三维技术,对结节边沿、血管、气管呈现得清清楚楚,手术切除更加干净,不易留下复发隐患。同时,术中不易伤及血管、气管,安全性更高,术后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更高。
尹先生术后休息一周后,重回工作岗位。5月初,复查结果显示,尹先生肺部功能恢复正常。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