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患儿”血透不再要妈妈陪护

“妈妈,我自己可以的,您先回家休息,4个小时后再来接我”。37岁的“患儿”刘先生躺在病床上做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他很喜欢这里的医护人员,能单独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当天的血透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以下简称“海南医院”)肾脏病科血液净化中心(以下简称“血透室”)每天接诊的患者一周需要血透3次,每次4小时。这些患者每周都风雨无阻坚持来血透室接受血透治疗,成为医院就诊人群中的一个特别群体。

扎针怕痛的“老帅哥”送来锦旗

张大爷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尽管年岁已大,但他打扮潮流帅气,甚至比年轻人还要赶时髦,颇得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喜欢,成为血透室“常客”后,他被冠上“老帅哥”的昵称。

在确诊自己终生需要血透那会,老帅哥整个人都不好了,听说每次血透都要穿刺血管,更让他坐立不安,生怕扎针太痛,不肯配合护士扎针,让家属也是束手无策。关键时刻,血透室护士唐珊珊灵机一动,夸他比年轻人还帅,要是走在大街上,回头率肯定很高。

37岁“患儿”血透不再要妈妈陪护

“真的吗?我都老头子了,还有啥回头率”张大爷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唐珊珊再次分散他的注意力,说用小针扎不疼,熟练地在其左手上找准静脉,快速完成动静脉内瘘穿刺。“这么快,你没骗人”尽管左手臂有点疼,张大爷还是向护士竖起大拇指。经过往后几次的血透相处,张大爷慢慢接受了终生血透这个事实,坚持按时到院做血透治疗。为表示对医护人员的谢意,张大爷家属送来了“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患者暖人心”的锦旗。

一面鲜红的锦旗,一句暖心的话语,拉近了医患和护患间的心灵距离。唐珊珊说,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某某因病去世终止血透治疗的消息,“我们要用微笑赶走患者心灵上的那片阴霾,尽最大的努力去延长他们的生命。”

37岁“患儿”血透不再需要妈妈陪护

从北京来的越越今年37岁了,血透年龄9年了,因患有智能障碍,智商仅相当于5岁孩童。三年前,在父母陪护下,到海南医院血透室行血透治疗。

尽管已过而立之年,但越越行为举止与孩童相似,刚到陌生的血透室那阵,哭闹不止,就是不肯躺到病床上做血透,死死地拽着妈妈的衣服就往外走。护士们使出浑身解数,拿出棒棒糖,连哄带骗,终于让越越破涕为笑,主动地说他会唱歌,并在护士们的夸赞下高歌一曲,然后乖乖地躺到病床上接受血透治疗。

37岁“患儿”血透不再要妈妈陪护

面对这样的“患儿”,在护士长程晓巍的指导下,护士们很快掌握了与越越的沟通方式,鼓励唱歌,讲有趣的故事,表现好就奖励糖果……营造出轻松有爱的病房环境,让越越感觉到在家一样。第一周的治疗结束后,越越就能清楚地喊出科室主任陈意志、副主任金昕晔、主管医生张杰、护士长程晓巍等医护人员的名字,与血透室医生护士打成一片,还哥哥姐姐叫个不停。

第二周在妈妈孙女士陪同下来医院做血透时,越越主动在分诊台拿上自己的号牌,还懂事地让妈妈先回家休息,这给了孙女士一个大大的惊喜。孙女士说,换以前,要寸步不离地陪护在他身边,一待就是4个小时,“血透室的医生和护士很专业,也很有爱心,在这里做治疗,越越的病情非常稳定,各方面的进步还很大。”

越越的进步,妈妈看在眼里,满心欢喜。比如,自己主动洗衣服,过年时买礼物上邻居奶奶家拜年,甚至回应别人调侃他找女朋友时,还能自诩“我都得这个病了,哪个姑娘还会要我啊”……越越所有的改变,孙女士认为与血透室医护人员家人般的悉心呵护分不开,好言安抚患者不安的心,好心送出暖心贴心的话语,极大程度温暖到了越越的心,“现在越越都不想回北京了,要一直在三亚住下去。”

类似越越这样的“老病号”还有许多,部队退休师职干部蔡先生在海南医院血透时间最长,至今已有10年了。多年的血透治疗经历,让他规范了自己的生活,严格控制饮食,每天必须走完万步,上午5000步,下午5000步,信心满满地过好每一天。蔡先生说,在为军服务上,海南医院血透室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保障都是一流的,军人患者在这里得到了贴心的服务,“一个患者能在一个医院十年如一日地来做治疗,这就是最好医院的证明了。”

海南医院血透室目前接诊患者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常住血透患者,即常年在此血透的患者;另一部分是候鸟血透患者,即每年秋冬季节从内地来三亚、次年春夏季节返回内地的患者。海南医院肾脏病科主任陈意志说,接受血透治疗的病人相对比较固定,一旦确诊,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陪伴可能就是好多年,医护人员每周与患者见面三次,甚至比患者亲人之间相处的时间可能还要多,“医护人员如同家人一般的存在,在这里,每天都演绎着动人的故事。”(文:汪承丰 唐珊珊 图: 匡野 李金航)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421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3:47
下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下午12: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