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以为的 “缺水脚跟”,实则是脚气的 “潜伏计划”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脚后跟粗糙干裂,摸起来像砂纸,穿脱袜子时还容易勾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皮肤干燥,觉得涂涂保湿乳液就能解决问题。可实际情况是,即便坚持保湿,症状不仅没改善,反而愈发严重。这背后的“真凶”,很可能是让人闻之色变的“脚气”!

警惕!你以为的 “缺水脚跟”,实则是脚气的 “潜伏计划”

脚气的前世今生

“脚气”,医学上称为“脚癣”,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中医也叫它脚湿气、脚烂疮、脚气疮等,而大家熟悉的“香港脚”其实也是它的别称。说到“香港脚”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段历史故事。鸦片战争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习惯了欧洲干燥气候的驻港英军,依旧穿着厚重不透气的军靴。在香港潮湿闷热的环境下,不少英军脚部出现了奇怪的皮肤病,症状五花八门:有的长水疱,有的红肿化脓,有的奇痒难忍,有的脱皮皲裂,还有的臭气熏天。当时的欧洲医生从未见过这种病,便将其视为香港特有的流行病,命名为“香港脚”。从这段历史也能看出,真菌偏爱“温暖、潮湿”的环境,这也使得脚癣呈现出夏季症状重、冬季症状轻的特点。

警惕!你以为的 “缺水脚跟”,实则是脚气的 “潜伏计划”

脚癣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发病初期,大多是单侧脚出现症状,之后慢慢波及对侧,病情逐渐发展,甚至可能持续多年不愈,而且传染性极强。

简单两招,分辨干燥与真菌

警惕!你以为的 “缺水脚跟”,实则是脚气的 “潜伏计划”

很多人分不清脚后跟干燥到底是缺水还是真菌感染,这里教大家两个实用的辨别方法:

真菌感染:如果只有单侧脚后跟干燥,另一侧正常,那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毕竟双脚所处环境基本相同,单侧发病不太符合常理。要是还伴有水疱、掉皮脱屑、皮肤发红,或者脚跟皮肤增厚、皲裂严重,那就更要警惕了。这是因为真菌能产生裂解角蛋白的酶,从而侵入皮肤角质层引发感染。此外,脚趾缝浸渍发白也是真菌感染的典型症状之一,因为脚趾缝潮湿温暖,特别适合真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单纯干燥:一般是双侧脚后跟对称出现,而且没有其他明显的皮肤病变。常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寒冷,人体皮肤水分流失快,脚后跟角质层厚,更容易因缺水而粗糙干裂;二是长期受压、机械摩擦,或者接触碱性洗涤剂、消毒液等,这些化学物质会刺激脚后跟皮肤,破坏皮肤屏障。

足癣的三大“面孔”

根据皮损表现,足癣可以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糜烂型三种类型:

水疱型:好发于足底和趾间,常常出现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澈,疱壁又厚又亮,一般不容易破溃,多个水疱还可能融合成多房大疱。撕掉疱壁后,会露出蜂窝状的基底和鲜红的糜烂面。水疱干燥吸收后开始脱屑,周边还会不断长出新的水疱,这一类型瘙痒感往往特别明显。

鳞屑角化型:中老年人比较容易患上这一类型,而且病程较长,冬季症状会加重。皮损范围广,足跟、整个足底及侧缘都可能受累,表现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皲裂,严重时甚至会出血并伴有疼痛,但通常没有明显的瘙痒感。

浸渍糜烂型:最常出现在趾缝,尤其是第3-4和4-5趾间。足部多汗、经常浸水、长期穿不透气鞋袜的人更容易中招,夏季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趾间皮肤浸渍发白、糜烂、渗液,还会出现裂隙,瘙痒感强烈。如果继发细菌感染,还会散发出难闻的异味。在实际生活中,足癣的表现往往不单一,可能以某一种类型为主,也可能多种类型同时存在,还会随着季节变化相互转化,比如冬季是鳞屑角化型,夏季就变成间擦糜烂型。此外,自行使用激素药膏、长期搔抓、病程拖延等,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并发湿疹或感染。

科学用药指南

当脚部症状较轻,又不确定是不是真菌感染,不想去医院时,可以先试试这些方法:涂抹凡士林、尿素软膏等保湿产品,给皮肤补充水分,增强皮肤屏障。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单纯干燥,坚持一周左右就能看到改善。要是一周后症状没变化甚至加重,那就要考虑真菌感染或其他皮肤疾病了。怀疑是真菌感染时,可以先自行选用外用抗真菌药物,不过不同类型的足癣,用药也有讲究:

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瘙痒严重时,容易陷入“瘙痒—搔抓—瘙痒加重”的恶性循环,影响生活质量。这时可以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瘙痒,比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但要注意,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外用,否则会出现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和继发感染等问题。等瘙痒控制住,就要停用糖皮质激素,改用抗真菌药物。

鳞屑角化型:由于外用药物很难渗入皮肤内部,通常要先用角质剥脱剂,如水杨酸、尿素乳膏、马油等,去除或软化角质,这样才能让抗真菌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浸渍糜烂型:保持局部干燥是关键,可以先用温和的糊剂或粉剂,如复方锌硼粉,让局部收敛干燥后,再使用乳膏等其他剂型的药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脚癣是慢性感染,真菌在角质层中生长繁殖,代谢周期大约28天。所以,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4周以上,才能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用药时要涂抹均匀,完全覆盖病灶,并且每天按时用药。如果连续使用1-2周后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加剧、红肿、烧灼感等,要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脚癣护理全攻略

除了规范治疗,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做好这几点,才能远离脚癣困扰:

1、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毛巾等个人生活用品,家里的浴缸也要定期消毒,避免传染给家人或被他人传染。

2、保持足部干爽:尽量少去宾馆、泳池、澡堂等公共场所,不穿公共拖鞋、毛巾,避免足部处于潮湿环境,不给真菌可乘之机。

3、调整饮食与心态:少吃辣椒、生蒜等容易让脚出汗的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情绪因素加重症状。

4、做好皮肤护理:避免长时间接触刺激性溶剂、洗涤剂,不要搔抓患处,防止自身传染和继发感染。

5、避免过度清洁:不要频繁搓脚皮、过度修剪,以免破坏脚部皮肤角质层的正常代谢,导致角质层过度增生,加重皮肤粗糙干燥。修剪脚皮或趾甲时,工具不要太尖锐,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6、选择合适鞋袜:不穿太紧的鞋子,尤其是女性的高跟鞋,容易磨伤脚部皮肤。避免穿橡胶底或塑料底等不透气的鞋子,尽量选择透气、舒适的棉质袜子,并且勤换鞋袜。海医一附院皮肤性病科拥有专业的皮肤科团队,能为广大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您正被脚部疾病困扰,欢迎来皮肤性病科咨询专业医师,让我们一起摆脱 “脚” 下烦恼!(田秘)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9320.html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