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高炳玉的诊室门被轻轻敲响。
一个熟悉的面孔再次出现:黄阿姨。十一年来,从保亭到海口,哪怕要辗转三个小时,她都坚持到高副院长所在的医院复诊。
而这一切,都始于十一年前那一次温暖的帮助。

那一年,黄阿姨乳腺癌化疗后出现了骨髓抑制,白细胞数值持续偏低,始终升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救治,容易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也因此,当年的除夕夜,她不得不留在医院治疗,无法回家团圆。
“那时我也是晕晕的,整个人都浮肿了,过年三十,身上就只剩下一百多块钱。”
黄阿姨记得,2014年除夕,丈夫陪她打完升白针后,天色已晚,跑遍周边,却只带回两盒快食面——要么小饭店打烊,要么营业的大饭店他们吃不起。
于是,两人在病房里,默默分吃着那“年夜饭”。
那时的高炳玉,是一名值守夜班的普通医生。看到这一幕,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句话没有多说,翻出口袋里所有的年货钱,请人转交给黄阿姨,希望她能补充一点药物和营养。
“他一个医生,他的职责是给我们看病,怎么能让他自掏腰包来给我们治病呢?他能做到这种地步,真的让人终身难忘,一辈子都没有遇见过这么好的医生。”回忆起收到这笔钱时的心情,黄阿姨至今仍依然哽咽。
那时候她们能借的都已借遍,几乎都要放弃了,但高医生鼓励她们,一定不要放弃希望。
正是这笔无私的捐助,成为了让黄阿姨得以继续治疗的“救命钱”。她将这笔钱用在了升白针上。幸运的是,不久后,她的白细胞真的回升了。
如今,黄阿姨的病情早已痊愈,也在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可十多年来她一直没有断了和高医生的联系。
“村里的人,都知道我认识个很好的医生,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找我帮忙问,高医生也总是尽力帮我们解决问题!”黄阿姨说。康复后的她,回家种下了一百多棵红毛丹树。日子渐渐红火起来,除了疾病咨询,她也时常与高医生分享收获的喜悦,他们之间早已结下一段深厚的友谊。

从医患到朋友,这场温暖的“续约”,持续了整整十一年,而这样的温暖故事还在继续。
这段始于病房的温情,早已跨越了普通的诊疗关系,成为彼此生命中珍贵的一部分。高医生用仁心点亮了黄阿姨最黑暗时刻的希望,而黄阿姨的信任与感恩,也同样温暖了他的行医之路。他们用真诚与善意,诠释了医患之间最美好的相处方式——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心与心的照应,用仁心守护,以信任回报,用真诚照亮彼此。这样的情谊,超越时空,熠熠生辉。(谢成诺 雷钰婕)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