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手术,24小时内完成出入院,海南省人民医院用一台精湛的微创手术,让国际患者见证了中国医疗的“海南速度”。
近日,海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联合麻醉科,为69岁的美国患者Chris成功开展了省内首例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日间手术。术后2小时,Chris能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手术当天,他顺利出院,返回住所进行后续康复。这不仅标志着海南省人民医院在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和住院全流程高效服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更是医院不断提升国际化诊疗水平的重要体现。
异国求医,这次为何选择海南?
来自美国的Chris夫妻在海南居住多年,被这个热带岛屿的风光、美食、人文环境深深吸引着。但7年前,当Chris因为左侧股骨头坏死需要在中国进行手术时,面对陌生的医疗体系、不确定的手术流程、语言的不畅….他选择前往广州的医院,当时还特地请了外籍专家飞来为其进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然而,今年Chris的身体再次出现了关节问题。69岁的他出现了右侧股骨头坏死,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Chris见证了海南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这次他便和家人商量,计划在海南进行手术。经过检索网上相关报道和多方了解,海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的“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决定先去门诊看看。
门诊当天,关节外科主任周钢仔细查阅了Chris的影像资料,流畅的英语沟通毫无障碍。“Chris,针对你的情况,我们团队可以用微创的方式来完成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如果条件符合,甚至可以实现当天手术、当天出院。”
“当天出院?”Chris几乎不敢相信,但周钢主任清晰的解释以及相关成功案例,慢慢打消了他的疑虑。更打动他的是整个医疗团队的专业与协同,以及医院为便利外籍人员就医的系列举措。另外从费用上看,即使是全自费情况下,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相关费用也远低于多个海外国家。
最终,Chris决定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完成这次手术。
打破传统手术模式,让快速康复成为可能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由髋臼(位于骨盆的骨头)和股骨头(位于大腿骨上端)组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不仅承担着身体的重量,还参与行走、跑步和其他日常活动的重要功能。考虑到Chris年龄较大,且右侧股骨头坏死并伴骨性关节炎,病情较为严重,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的置换对他来说是最佳的治疗手段。
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需要通过切断或撕开阔筋膜张肌、臀大肌、外旋短肌群进行,所以创口和伤口相对较大,住院时间通常在7-10天,且高年龄患者后续恢复的时间也比较长。
综合评估Chris的病情后,关节外科主任周钢决定采用微创技术为他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失血量低、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脱位发生率低等优势,对于Chris这类高龄、渴望快速康复的患者是极佳的选择。
骨科手术“卷”出新高度!
上午手术,下午出院
为保证患者在快速康复的同时,提升就诊舒适度与获得感,关节外科团队经过综合评估后决定以日间手术的方式为Chris进行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日间手术不是简单地把手术做快,而是整个医疗流程的重塑。”周钢主任表示,关节外科医护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制定了精细的日间手术方案,明确了术前-术中-术后的各类流程。

手术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Chris入院当天,上午完成各类术前检查后进入日间手术室准备手术。术中,麻醉科高伟主任医师采用“高选择性神经阻滞+精准麻醉+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麻醉方案保驾护航,关节外科主任周钢精准完成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仅8厘米。

术后2小时,Chris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行走
在微创技术和精准麻醉管理的结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2小时,Chris即可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行走,经过医生评估后当天下午出院回家,进入居家康复训练阶段,恢复速度远超预期。
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日间化已成为关节外科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此次为外籍人士成功开展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日间手术,不仅体现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领域的先进医疗水平,更是海南省人民医院持续提升国际医疗服务能力的缩影。
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临近,国际化的医疗水平成为刚需。近年来,海南省人民医院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开设了国际特需门诊,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双语服务能力,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诊疗流程,从容应对因人员、贸易等全方位开放所带来的多元化医疗需求, 让自贸港的医疗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内外民众。(刘银银 杨松)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