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以下简称“海南医院”)成功完成一例CT脑池造影术,为一名备受折磨的胸段脑脊液漏患者(罕见病例,发病率约为每年每10万人3.8至5例)明确了隐匿的病灶位置,并凭借此技术制定精确周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通过微创保守治疗得以康复,避免了传统开刀手术的风险。
今年连续数月,一种难以名状的头痛让患者杨先生痛苦不堪。今年5月,不明原因的反复间断头痛、头晕,让他一站起来症状就加重,平卧后才能缓解。经外地医院诊断为“直立性头痛”并做保守治疗,但病情于7月时因他运动再次复发,后转诊至海南医院。
“患者当时非常焦虑,反复发作的头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担心病情恶化”,海南医院神经内科接诊后,考虑到病情的特殊性,同时请神经外科会诊。“这种‘直立性头痛’是脑脊液漏的典型信号”,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汤浩在详细研判病情后,高度怀疑“祸根”在于胸段的脊髓存在脑脊液漏,但常规影像检查无法精确定位这个“狡猾的敌人”。为了抓住“元凶”,汤浩团队决定采用诊断脑脊液漏的“金标准”技术——CT脑池造影术(CTC)。
CTC技术是目前定位脑脊液瘘口最精确的方法之一,能将隐匿的瘘口直观的显示出来,为治疗提供决定性的方向,尤其在活动性脑脊液漏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其准确率高于常规的高分辨率CT(HRCT)和磁共振水成像(MRH),对蝶窦等某些特定部位的瘘口定位准确率更高。
在海南医院放射诊断科的紧密协作下,医疗团队通过腰肢穿刺,将一种非常安全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入患者杨先生的蛛网膜下腔。随着造影剂在脑脊液循环的流动下,高分辨率的CT扫描开始了“地毯式”搜索。果然,图像清晰显示,造影剂在胸8椎体水平的位置从硬脊膜漏出,“瘘口找到了!尽管非常小,但正是它导致患者反复发作的头痛头晕”,汤浩说,脑脊液漏是颅脑创伤的典型并发症,利用CTC技术能够快速精准诊治病情,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伤残率至关重要。
尽管明确了杨先生病灶漏点位置,但基于病灶的瘘口较小,医疗团队为他制定了以严格卧床、加强补液为主的保守治疗方案。汤浩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补液保守治疗,杨先生的“直立性头痛”症状完全消失,摆脱了困扰他数月的头痛头晕阴霾。经复查CT脑池造影术确认,患者之前的瘘口已愈合至完全消失。
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是解放军总医院优质医疗技术资源下沉并与海南医院医疗实践成功结合的例证,标志着海南医院对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特别是脑脊液漏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熟练地应用CT脑池造影治疗技术保障海南乃至周边地区脑脊液漏患者的健康。(汤浩 汪承丰)

椎管造影轴位图。左图为术前影像,箭头所示为瘘口位置;右图为术后影像图,复查后显示已愈合呈消失状态。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