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王大爷(化名)半年前查出5.5公分肺部肿瘤伴转移,因高龄、肺功能差无法耐受常规治疗。2024年12月19日,海南省呼吸疾病中心、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周向东主任和李琪主任的带领下,刘磊、李亮团队成功为他实施海南首例“CT引导下经皮肺病损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同步肺穿刺活检术”,术后配合四个疗程免疫治疗。近日复查显示,取得了惊喜的效果_肿瘤显著缩小,转移瘤几乎消失–疑似“远隔效应”。
王大爷是海南乐东人,吸烟数十年,因“反复咳嗽半年、间断发热一月”,2024年9月在当地医院查胸部CT发现:2.5公分可疑肺肿瘤伴肺炎,由于个人等原因,在当地只进行了打针、吃药治疗。3个月后复查,结节竟增大至5.5公分且出现对侧肺可疑转移。王大爷及家属焦急万分,遂慕名来到了海南省呼吸疾病中心就诊。
面对王大爷高龄、肺功能差、肺内转移,肿瘤接近6公分大,以及家属不接受“放化疗”意愿等难题,刘磊主任医师、李亮主治医师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并经多学科会诊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病损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同步肺穿刺活检术+后期靶向/免疫治疗”。
该手术难度较大,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是因为肿瘤位置低,穿刺受呼吸影响大,容易导致穿刺失败,且穿刺路径上血管丰富,要防止出血、胸膜瘘、气胸等并发症;另一方面是因为可能出现的气胸等并发症会影响手术进程,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经过术前的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凭借精湛的技术,巧妙避开了上述“陷阱”,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先行“同轴”经皮肺病损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多点”布“刀”消融,接着“同轴”肺穿刺活检术。经过三循环疗法,术后肺部CT显示,冰球80%覆盖肿瘤病灶,达到预期目的,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术后第三天,患者即满意出院。术后第四天,病理回报:肺低分化癌(恶性度高)。
出院后,王大爷经四个疗程免疫治疗,于2025年6月8日到医院复查胸部CT,肿瘤显著缩小至2公分,转移瘤几乎消失,这正是医生们期待的“远隔效应”。当王大爷和家人们听到这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时,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2024年12月19日“CT引导下经皮肺病损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同步肺穿刺活检术(四级手术)”

2025年6月8日胸部CT复查对比,期待已久的“远隔效应”
技术原理及过程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是利用极低温度来破坏肿瘤组织,该项技术通过氩氦冷冻系统实现。在影像设备的精准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得以施展。氩气迅速作用,将病灶整体降温至约-160℃,随后氦气启动,迅速升温至45℃左右,完成数次“冰火两重天”的极致转换。此治疗过程,使肿瘤细胞遭受剧烈冲击,迅速破裂、崩解。同时,肿瘤血管也因栓塞而坏死,无法再为肿瘤提供“滋养”,从而实现了对肿瘤的有效物理杀灭与控制。冻死的“肿瘤细胞”相当于肿瘤原位疫苗,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起到“隔山打牛”的效果,即“远隔效应”。研究显示,目前能激活身体抗肿瘤免疫各项技术中,冷冻消融效果最好。

氩氦刀冷冻消融是新一代的肿瘤超微创治疗手段,对肿瘤定位精准,通过超低温冷冻将肿瘤细胞冻死,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属于物理治疗,对身体没有副作用,是“肿瘤绿色疗法”。

氩氦刀消融术适应症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于早期肺肿瘤,可作为手术的替代治疗。对于晚期较大的肿瘤可作为姑息治疗,增强综合治疗的效果,可减少肿瘤负荷,激活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尤其适用于于以下情况:
1、肺结节、癌前病变和原位癌,希望根治,保全肺组织和肺功能。
2、对于因高龄或多发基础疾病而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切肺手术治疗的患者。
3、肿瘤无法完全手术切除时,尤其适用于肿瘤位置复杂或紧邻关键脏器的情况。
4、化疗、放疗或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5、当肿瘤体积巨大并累及重要脏器时,氩氦刀能减轻肿瘤负荷,抑制其生长,从而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6、在经过多种治疗方法后,若局部病灶仍无法完全消失或缩小,氩氦刀可继续发挥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作用。
7、肺部寡转移瘤或肺多发转移瘤。
8、肺癌骨转移并发骨痛,氩氦刀能迅速止痛效果。
此外,该技术亦适用于早期、中期和晚期肺癌各阶段治疗。
冷冻消融术的禁忌症
1、全身状况差,如多器官衰竭、严重贫血、低血小板及严重凝血功能异常;
2、无安全穿刺路径;
3、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血管生成等药物,短期内无法停药。
冷冻消融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创伤小的、可重复操作、激活抗肿瘤免疫的治疗手段,为高风险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未来,海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继续在省内技术推广和临床应用上做出贡献,助力海南国际自贸港建设。(曾一青)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