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南医科大学牵头,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等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海南金边蚂蟥(菲牛蛭)”4项国家级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并计划于2025年11月10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海南特色黎医药资源——金边蚂蟥的临床应用正式迈入标准化、产业化。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作为标准起草的重要参与单位,充分发挥其在地方医药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为推动海南特色医药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撑。

此次发布的海南金边蚂蟥4个国家级团体标准分别为:《海南金边蚂蟥(菲牛蛭)医用养殖标准》(T/CEMA 040-2025)、《医用海南金边蚂蟥(菲牛蛭)活体检测规范》(T/CEMA 041-2025)、《黎医特色海南金边蚂蟥(菲牛蛭)活体外用治疗室建设标准》(T/CEMA 042-2025)、《药用海南金边蚂蟥(菲牛蛭)养殖操作规范》(T/CEMA 043-2025)。
除近期发布的四项外,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还参与制定了包括2024年已实施的《黎医特色海南金边蚂蟥(菲牛蛭)活体外用疗法操作规范》(T/CEMA008-2024),以及已完成制定、正由省药监局复核的《海南菲牛蛭(海南金边蚂蟥)药材标准》,该标准预计于年内发布。

金边蚂蟥
海南金边蚂蟥,学名菲牛蛭,在《中国动物志》中即以海南为标准采集地。它曾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田间地里常见的“吸血鬼”,如今,在科研与临床合力推动下,已成功蜕变为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的“瑰宝”。

自2025年6月起,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充分整合资源,与海南医科大学黎医药产业学院合作,率先设立海南首个黎医特色医用海南金边蚂蟥(菲牛蛭)养殖基地及活体外用特色诊室,形成“海南金边蚂蟥(菲牛蛭)活体外用+冻干饮片内服”特色医疗模式,为黎医特色疗法开辟了新路径。
金边蚂蟥活体外用疗法
金边蚂蟥活体外用疗法,是通过让其在患者皮肤表面吸治,在吸血过程中释放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水蛭素和溶栓功能的失固酶,清除体内瘀积的恶血,从而起到预防和溶解血栓、调节机体器官组织功能、促进气血平衡、软化血管的作用,最终帮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

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医护人员正在使用金边蚂蟥为患者治疗
55岁的符女士右下肢静脉曲张已有10余年,腘窝处静脉隆起且局部瘙痒。今年5月20日,她接受了一次金边蚂蟥外用(放血)治疗,6月24日到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复诊。经医生评估,为其患处安排3条金边蚂蟥叮咬,30分钟后取下,待污血排尽,用凝血酶散外敷伤口并加压包扎,3小时后进行了换药。治疗后,符女士感觉曲张静脉较之前有所改善。
在临床诊疗中,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的金边蚂蟥活体外用疗法主要用于颈动脉斑块、颈椎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相关病症,以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由机体阴阳失衡、气滞血瘀引起的多种病症,且疗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没有药物毒副作用。
白沙分院将以此次标准发布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金边蚂蟥(菲牛蛭)在临床治疗、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推动黎医药传承创新,让海南金边蚂蟥疗法有望从区域特色走向全国,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标准的特色诊疗方案,为健康海南建设贡献“省医力量”。(许伟国)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1285.html